| 第一章 總則 | 
	
	
		 | 
		第一條  本準則依財團法人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二十四條第四項規定訂 
          定之。  | 
	
	
		 | 
		第二條  本準則之主管機關為臺中市政府社會局。  | 
	
	
		 | 
		第三條  臺中市社會福利財團法人(以下簡稱財團法人),其會計處理 
          及財務報告之編製,應依本準則辦理;本準則未規定者,依一 
          般公認會計原則為之。  | 
	
	
		 | 
		第四條  財團法人會計應以新臺幣為記帳本位幣,並以元為單位,外幣 
          應折合本位幣。  | 
	
	
		| 第二章 會計處理 | 
	
	
		 | 
		第五條  財團法人應依其實際業務情形、會計事務性質、業務發展及管 
          理需要,建立會計制度,報主管機關備查。 
          前項會計制度之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總說明。 
          二、帳簿組織系統圖。 
          三、會計憑證。 
          四、會計帳簿。 
          五、會計項目。 
          六、財務報表。 
          七、會計事務處理程序。 
          八、財務及出納作業程序。  | 
	
	
		 | 
		第六條  會計憑證分為下列二類: 
          一、原始憑證:證明會計事項經過,而為造具記帳憑證所根據 
              之憑證。 
          二、記帳憑證:證明處理會計事項人員責任,而為記帳所根據 
              之憑證。  | 
	
	
		 | 
		第七條  原始憑證分為下列三類: 
          一、外來憑證:自財團法人本身以外之人所取得之憑證。 
          二、對外憑證:給與財團法人本身以外之人之憑證。 
          三、內部憑證:由財團法人本身自行製存之憑證。 
          前項第一款外來憑證及第二款對外憑證應記載下列事項,由開 
          具人簽名或蓋章: 
          一、憑證名稱。 
          二、日期。 
          三、交易雙方名稱及地址或統一編號。 
          四、交易內容及金額。 
          第一項第三款內部憑證由財團法人根據事實及金額自行製存。  | 
	
	
		 | 
		第八條  記帳憑證分為下列三類: 
          一、收入傳票。 
          二、支出傳票。 
          三、轉帳傳票。 
          前項各款傳票,得以顏色或其他方法區別之。  | 
	
	
		 | 
		第九條  記帳憑證之內容應包括財團法人名稱、傳票名稱、日期、傳票 
          號碼、會計項目名稱、摘要及金額,並經財團法人董事長、執 
          行長或與執行長職位相當之人、主辦或經辦會計人員簽名或蓋 
          章。  | 
	
	
		 | 
		第十條  財團法人非根據真實事項,不得造具任何會計憑證,並不得登 
          入會計帳簿。但整理結算及結算後轉入帳目等事項無原始憑證 
          者,不在此限。 
          會計事務簡單或原始憑證已符合前條記帳憑證之要件者,得以 
          原始憑證代替記帳憑證。  | 
	
	
		 | 
		第十一條  記帳憑證應按日或按月彙訂成冊,加製封面,封面上應記明 
            冊號、起訖日期、頁數,由財團法人董事長、執行長或與執 
            行長職位相當之人及主辦或經辦會計人員簽名或蓋章,妥善  
            保管,並編製目錄備查。保管期限屆滿,經財團法人董事長 
            核准,得予以銷毀。  | 
	
	
		 | 
		第十二條  原始憑證應附於記帳憑證之後,其另行裝訂保管較便者,仍 
            應互註日期、編號、保管人、保管處所及編製目錄備查。  | 
	
	
		 | 
		第十三條  會計帳簿分為下列二類: 
            一、序時帳簿:以會計事項發生之時序為主而為紀錄之帳簿 
                。 
            二、分類帳簿:以會計事項歸屬之會計項目為主而為紀錄之 
                帳簿,分為下列二類: 
            (一)總分類帳簿:對於一切事項為總括之分類登記,以編 
                  造會計報告總表為主要目的而設之帳簿。 
            (二)明細分類帳簿:對於特種事項為明細分類或分戶之登 
                  記,以編造會計報告明細表為主要目的而設之帳簿。 
            總分類帳及明細分類帳應有統制隸屬之關係,各有關帳戶之 
            金額應相互勾稽。 
            財團法人應設置序時帳簿及總分類帳簿,並得按事實需要設 
            置明細分類帳簿。  | 
	
	
		 | 
		第十四條  財團法人應設置會計帳簿目錄,記明其設置使用之帳簿名稱 
            、性質、啟用、經管、停用紀錄,並由財團法人董事長、執 
            行長或與執行長職位相當之人及主辦會計人員簽名或蓋章。 
            會計帳簿應由財團法人董事長、執行長或與執行長職位相當 
            之人及主辦會計人員簽名或蓋章。  | 
	
	
		 | 
		第十五條  會計帳簿之帳頁,均應順序編號,不得撕毀。總分類帳簿及 
            明細分類帳簿,並應在帳簿前加一目次。  | 
	
	
		 | 
		第十六條  會計帳簿之記載務求詳實迅速,並應日清月結,不得積壓。  | 
	
	
		 | 
		第十七條  會計帳簿在同一會計年度應連續記載,除已用盡外不得更換 
            新帳簿。更換新帳簿時,應於舊帳簿空白頁上,逐頁註明空 
            白作廢字樣。  | 
	
	
		 | 
		第十八條  記帳錯誤不影響總數者,應由更正人劃線註銷更正,並於更 
            正處簽名或蓋章證明;記帳錯誤影響總數者,應另開傳票更 
            正。  | 
	
	
		 | 
		第十九條  各種會計憑證,除應永久保存或有關未結會計事項者外,應 
            於年度決算程序辦理終了後,至少保存五年。 
            各種會計帳簿及會計報告,除有關未結會計事項者外,應於 
            年度決算程序辦理終了後,至少保存十年。  | 
	
	
		| 第三章  財務報告編製 | 
	
	
		 | 
		第二十條  財團法人於年度決算應檢附財務報表,其內容如下: 
            一、資產負債表。 
            二、收支餘絀表。 
            法院登記之財產總額達三千萬元或年度收入達一千萬元以上 
            之財團法人,應另檢附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財務報告,其內 
            容如下: 
            一、財務報表: 
            (一)資產負債表。 
            (二)收支餘絀表。 
            (三)淨值變動表。 
            (四)現金流量表。 
            (五)附註或附表。 
            二、其他有助於使用人決策之揭露事項及說明。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格式由主管機關另定之。 
            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其設置如符合預算法第九十六條準用 
            第四十一條第三項、第四項或決算法第三十一條準用第二十 
            二條第二項規定者,其預(決)算之編送應依本府相關規定 
            辦理。   | 
	
	
		 | 
		第二十一條  前條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二項第一款第一目資產負債表,其 
              內容如下: 
              一、資產: 
              (一)流動資產。 
              (二)非流動資產。 
              二、負債: 
              (一)流動負債。 
              (二)非流動負債。 
              三、淨值: 
              (一)基金。 
              (二)公積。 
              (三)餘絀。 
              (四)淨值其他項目。  | 
	
	
		 | 
		第二十二條  前條第一款第一目流動資產,指符合下列各款之一之資產 
              : 
              一、因業務所生之資產,預期於其正常營運週期中實現、 
                  意圖出售或消耗者。 
              二、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者。 
              三、預期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十二個月內實現者。 
              四、現金或約當現金。但資產負債表日後逾十二個月用以 
                  交換、清償負債或受有其他限制者,不包括在內。  | 
	
	
		 | 
		第二十三條  前條流動資產之內容,包括下列會計項目: 
              一、現金及約當現金:庫存現金、活期存款及可隨時轉換 
                  成定額現金,且價值變動風險甚小之短期,並具高度 
                  流動性之定期存款或投資。 
              二、短期性投資:包括下列會計項目,其有提供債務作質 
                  、質押或存出保證金等情事者,應予揭露;其項目性 
                  質及應註明事項如下: 
              (一)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持有 
                    供交易或原始認列時,被指定為透過損益按公允價 
                    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二)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流動:被指定為備供出售之非 
                    衍生金融資產,應以公允價值衡量。 
              (三)以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投資於無活絡市場 
                    公開報價之權益工具,其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衡量之 
                    金融資產。 
              (四)無活絡市場之債務工具投資-流動:持有無活絡市 
                    場公開報價,且具固定或可決定收取金額之債務工 
                    具投資,應以攤銷後成本衡量。 
              (五)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資產-流動:持有至到期日之金 
                    融資產,在一年內到期之部分,應以攤銷後成本衡 
                    量。 
              三、應收票據:應收之各種票據;其項目性質及應註明事 
                  項如下: 
              (一)應收票據應以攤銷後成本衡量。但未附息之短期應 
                    收票據,其折現之影響不大者,得以票面金額衡量 
                    。 
              (二)業經貼現或轉讓者,應予揭露。 
              (三)營運所生應收票據,應與非營運所生應收票據分別 
                    列示。 
              (四)金額重大之應收關係人票據,應單獨列示。 
              (五)已提供擔保者,應予揭露。 
              (六)已確定無法收回者,應予轉銷。 
              (七)資產負債表日應評估應收票據無法收回之金額,提 
                    列適當之備抵呆帳,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 
              四、應收帳款:因提供社會福利服務或相關營運所生債權 
                  ;其項目性質及應註明事項如下: 
              (一)應收帳款應以攤銷後成本衡量。但未附息之短期應 
                    收帳款,若折現之影響不大者,得以交易金額衡量 
                    。 
              (二)金額重大之應收關係人帳款,應單獨列示。 
              (三)分期付款銷售之未實現利息收入,應列為應收帳款 
                    之減項。 
              (四)收回期間超過一年部分,各年度預期收回之金額, 
                    應予揭露。 
              (五)已提供擔保,應予揭露。 
              (六)業已確定無法收回者,應予轉銷。 
              (七)資產負債表日應評估應收帳款無法收回之金額,提 
                    列適當之備抵呆帳,列為應收帳款之減項。 
              五、其他應收款:不屬於應收票據、應收帳款之應收款項 
                  ;其項目性質及應註明事項如下: 
              (一)資產負債表日應評估其他應收款無法收回之金額, 
                    提列適當之備抵呆帳,列為其他應收款之減項。 
              (二)其他應收款,為更明細之劃分者,備抵呆帳亦應比 
                    照分別列示。 
              六、本期所得稅資產:已支付所得稅金額超過本期及前期 
                  應付金額之部分。 
              七、存貨:持有供正常營運過程出售或將於服務提供過程 
                  中消耗之商品及材料;其項目性質及應註明事項如下 
                  : 
              (一)存貨成本,包括所有購買成本及為使存貨達到目前 
                    之地點及狀態所生之其他成本,得依其種類或性質 
                    ,採個別認定法、先進先出法或平均法計算之。 
              (二)存貨應以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衡量,當存貨成本 
                    高於淨變現價值時,應將成本沖減至淨變現價值, 
                    沖減金額應於發生當期認列為銷貨成本。 
              (三)存貨有提供作質、擔保或由債權人監視使用等情事 
                    ,應予揭露。 
              八、預付款項:預為支付之各項成本或費用,包括預付費 
                  用及預付購料款等。 
              九、待出售非流動資產:於目前狀況下,可依一般條件及 
                  商業慣例立即出售,且極有可能於一年內完成出售之 
                  非流動資產或待出售處分群組內之資產。 
              十、其他流動資產:不能歸屬於前九款之流動資產。 
              不能歸屬於前項流動資產之各類資產,屬於非流動資產。  | 
	
	
		 | 
		第二十四條  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二目非流動資產之內容,包括下列項 
              目: 
              一、長期性投資。 
              二、投資性不動產。 
              三、固定資產。 
              四、無形資產。 
              五、其他非流動資產。  | 
	
	
		 | 
		第二十五條  前條第一款長期性投資之內容,包括下列會計項目: 
              一、基金:為特定用途所提撥之資產或受贈資產,因捐贈 
                  人限制而需專戶儲存之擴建基金、登記基金或社福基 
                  金等。基金提存所根據之議案、法令或捐贈人之限制 
                  等,應予註明。 
              二、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三、備供出售金融資產-非流動。 
              四、以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非流動。 
              五、無活絡市場之債務工具投資-非流動。 
              六、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資產-非流動。 
              七、採權益法之投資:持有具重大影響力或控制力之權益 
                  工具投資。 
              長期性之投資,有提供作質,或受有約束、限制等情事者 
              ,應予揭露。  | 
	
	
		 | 
		第二十六條  第二十四條第二款投資性不動產,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 
              值或二者兼具,而由所有人或融資租賃之承租人所持有之 
              不動產。 
              前項投資性不動產,應按其成本原始認列。後續衡量,應 
              以成本減除累計折舊及累計減損之帳面金額列示。  | 
	
	
		 | 
		第二十七條  第二十四條第三款固定資產,指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用於 
              商品或服務之生產,或提供、出租予他人,或供管理目的 
              而持有,且預期使用期間超過一年之有形資產。 
              前項固定資產,應依取得或建造時之原始成本及後續成本 
              認列。 
              前項原始成本,包括購買價格、使資產達到預期運作方式 
              之必要狀態及地點,且直接可歸屬成本及未來拆卸、移除 
              該資產或復原之任何可估計成本。後續成本,包括後續為 
              增添、部分重置或維修所生之成本。 
              財團法人應於資產負債表日,就第一項固定資產,依客觀 
              證據評估其有無減損。有減損證據時,應依一般公認會計 
              原則,認列減損損失金額。 
              第一項固定資產,應以成本減除累計折舊及累計減損後之 
              帳面金額列示;其所有權受限制及供作負債擔保之事實與 
              金額,應予揭露。  | 
	
	
		 | 
		第二十八條  第二十四條第四款無形資產,指無實體形式之可辨認非貨 
              幣性資產,包括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電腦軟體及其 
              他相同性質之權利。  | 
	
	
		 | 
		第二十九條  前條無形資產之後續衡量,應採成本模式;其會計處理, 
              應依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為之。 
              具有限經濟效益期限之無形資產,應以合理有系統之方法 
              分期攤銷,並於資產負債表日評估資產有無減損之跡象。 
              有減損之跡象時,應依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評估有無減損。 
              有減損時,應認列減損損失。 
              非確定經濟年限之無形資產,應每年定期進行減損測試, 
              並得依前項規定辦理。 
              研究及發展支出,除受委託研究,其成本依契約可全數收 
              回者外,須於發生當期認列為損益。但發展支出符合資產 
              認列條件者,得列為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應以成本減除累 
              計攤銷及累計減損後之帳面金額列示。無形資產攤銷期限 
              及計算方法,應予揭露。  | 
	
	
		 | 
		第三十條  第二十四條第五款其他非流動資產,指不能歸類於第二十五 
            條至前條之非流動資產。  | 
	
	
		 | 
		第三十一條  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第一目流動負債,指符合下列各款之一 
              之負債: 
              一、財團法人因業務所生債務,預期將於正常營運週期中  
                  清償者。 
              二、主要為交易目的所生負債。 
              三、須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十二個月內清償之負債。 
              四、財團法人不得無條件延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後逾十二個 
                  月清償之負債。  | 
	
	
		 | 
		第三十二條  前條流動負債之會計項目分類與其帳項內容及應註明事項 
              如下: 
              一、短期借款:向金融機構或他人借入或透支之款項;其 
                  項目性質及應註明事項如下: 
              (一)應依借款種類註明借款性質、保證情形及利率區間 
                    ,如有提供擔保品者,應註明擔保品名稱及帳面金 
                    額。 
              (二)向金融機構、員工、關係人及其他個人或機構之借 
                    入款項,應分別揭露。 
              二、應付票據:應付之各種票據;其項目性質及應註明事 
                  項如下: 
              (一)因營運而發生與非因營運而發生者,應分別列示。 
              (二)金額重大之應付關係人票據,應單獨列示。 
              (三)已提供擔保品者,應揭露擔保品名稱及帳面金額。 
              (四)存出保證用之票據,於保證之責任終止時可收回註 
                    銷者,得不列為流動負債。但應揭露保證之性質及 
                    金額。 
              三、應付帳款:因賒購原物料、商品或服務所發生之債務 
                  ;其項目性質及應註明事項如下: 
              (一)因營運而發生與非因營運而發生者,應分別列示。 
              (二)金額重大之應付關係人款項,應單獨列示。 
              (三)已提供擔保品者,應揭露擔保品名稱及帳面金額。 
              四、其他應付款:不屬於應付票據及應付帳款之其他應付 
                  款項,如應付稅捐及應付薪資等。 
              五、本期所得稅負債:尚未支付之本期及前期所得稅。 
              六、預收款項:預為收納之各種款項;其應按主要類別分 
                  別列示,有特別約定事項者,應予揭露。 
              七、負債準備-流動:不確定時點或金額之流動負債。財 
                  團法人因過去事件而負有現時義務,且很有可能需要 
                  流出具經濟效益之資源以清償該義務,及該義務之金 
                  額能可靠估計時,應認列負債準備。 
              八、存入保證金-流動:收到存入供保證用之現金或其他 
                  資產。 
              九、其他流動負債:不能歸屬於前八款之流動負債。 
              不能歸屬於前項流動負債之各類負債,應分類為非流動負 
              債。  | 
	
	
		 | 
		第三十三條  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第二目非流動負債,應包括下列各項目 
              : 
              一、長期借款:到期日在一年以上之借款,其項目性質及 
                  應說明事項如下: 
              (一)應以攤銷後成本衡量。 
              (二)應揭露其內容、到期日、利率、擔保品名稱、帳面 
                    金額及其他約定重要限制條款;其以外幣或按外幣 
                    兌換率折算償還者,應註明外幣名稱及金額。 
              (三)向員工及關係人借入之長期款項,應分別註明。 
              二、長期應付票據及款項:付款期間在一年以上之應付票 
                  據、應付帳款,應以攤銷後成本衡量。 
              三、負債準備-非流動:不確定時點或金額之非流動負債 
                  。 
              四、存入保證金-非流動:收到存入供保證用之現金或其 
                  他資產。 
              五、其他非流動負債:不能歸屬於前四款之非流動負債。  | 
	
	
		 | 
		第三十四條  第二十一條第三款財團法人資產負債表之淨值,其會計項 
              目分類如下: 
              一、基金:本法第二條第五項規定之範圍。 
              二、公積:依董事會通過自歷年賸餘提撥之公積。 
              三、餘絀:累積餘絀及本期餘絀。 
              四、淨值其他項目:累積其他綜合餘絀及未認列為退休金 
                  成本之淨短絀等淨值之調整項目。  | 
	
	
		 | 
		第三十五條  第二十條第一項第二款及第二項第一款第二目收支餘絀表 
              之內容如下: 
              一、收入:因提供各項服務等所獲得之收入,其認列應依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規定辦理;其項目之分類如下: 
              (一)業務收入。 
              (二)附屬作業組織收入。 
              (三)利息收入。 
              (四)股利收入。 
              (五)捐贈收入。 
              (六)財產收入。 
              (七)政府補助收入。 
              (八) 委辦收入。 
              (九)其他收入。  
              二、支出:財團法人本期因提供各項服務等所應負擔之支 
                  出,其項目之分類如下: 
              (一)社會福利支出(業務支出)。 
              (二)附屬作業組織支出。 
              (三) 社會公益活動支出。 
              (四)行政管理支出。 
              (五)其他支出。 
              三、本期餘絀:本期收入減除支出後之餘額。  | 
	
	
		 | 
		第三十六條  第二十條第二項第一款第三目淨值變動表之內容,應包括 
              基金、公積、餘絀及淨值其他項目之期初餘額、本期增減 
              情形及期末餘額。  | 
	
	
		 | 
		第三十七條  第二十條第二項第一款第四目現金流量表之內容如下: 
              一、業務活動之現金流量:投資、籌資活動以外,列入本 
                  期收支計算之交易及其他事項所產生之現金及約當現 
                  金(包括現金及自投資日起三個月內到期或清償之債 
                  權證券)之流入與流出。 
              二、投資活動之現金流量:取得及處分約當現金以外之流 
                  動金融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性不動產、無形 
                  資產、什項資產,及減少約當現金以外之長期應收款 
                  、遞延資產,取得利息、股利屬投資之報酬,所產生 
                  之現金流入與流出。 
              三、籌資活動之現金流量:增加及減少債務、其他負債、 
                  基金、公積及支付利息,所產生之現金流入與流出。 
              四、現金及約當現金之淨增(淨減):本期業務、投資及 
                  籌資活動所產生之現金流入大於現金流出之數,為現 
                  金及約當現金之淨增;反之,則為現金及約當現金之 
                  淨減。 
              五、期初現金及約當現金:本期期初現金及自投資日起三 
                  個月內到期或清償之債權證券,合計之數。 
              六、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本期期末現金及自投資日起三 
                  個月內到期或清償之債權證券,合計之數。  | 
	
	
		 | 
		第三十八條  第二十條第二項第一款第五目附註或附表,包括功能別費 
              用表。 
              前項功能別費用表,應按功能別及性質別,將各項支出歸 
              類如下: 
              一、功能別: 
              (一)業務支出。 
              (二)行政管理支出。 
              二、性質別: 
              (一)用人費用。 
              (二)服務費用。 
              (三)材料及用品消耗。 
              (四)租金費用。 
              (五)折舊及攤銷。 
              (六)捐贈費用。 
              (七)訓練費用。 
              (八)其他。  | 
	
	
		 | 
		第三十九條  第二十條第二項第一款第五目附註或附表,包括附屬作業 
              組織之收支餘絀表;其會計項目及分類如下: 
              一、收入:附屬作業組織本期內提供各項服務所獲得之收 
                  入;其分類如下: 
              (一)營運收入。 
              (二)銷售貨物或勞務收入。 
              (三)政府補助收入。 
              (四)委辦收入。 
              (五)捐贈收入。 
              (六)利息收入。 
              (七)股利收入。 
              (八)其他收入。 
              二、費用:附屬作業組織本期內提供各項服務所應負擔之 
                  成本費用;其分類如下: 
              (一)營運成本。 
              (二)銷售貨物或勞務成本。 
              (三)行政管理支出。 
              (四)其他支出。 
              三、本期餘絀:附屬作業組織本期之賸餘或短絀。  | 
	
	
		 | 
		第四十條  財務報表附註,指下列事項之揭露: 
            一、組織沿革及業務範圍。 
            二、聲明依本法、本準則、相關法令及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編 
                製。 
            三、衡量基礎及其他重大會計政策。 
            四、會計政策變更之理由及影響。 
            五、受法令、契約或其他約束限制者,應註明其限制、時效 
                及有關事項。 
            六、資產與負債區分流動、非流動之分類標準。 
            七、重大或有負債及未認列之合約承諾。 
            八、淨值之變動及重大事項。 
            九、投資相關資訊。 
            十、與關係人之重大交易事項。 
            十一、重大災害損失。 
            十二、獎勵或捐贈之對象、目的、金額、必要性與當年獎勵 
                  或捐贈累計額度達主管機關依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三項 
                  公告之一定數額,及報經許可之文號。 
            十三、重大之期後事項。 
            十四、重要訴訟案件之進行或終結。 
            十五、附屬作業組織之財務資訊。 
            十六、重要組織之調整及管理制度之重大改革。 
            十七、政府法令變更所生之重大影響。 
            十八、其他為避免誤解或有助於財務報表之允當表達所必要 
                  說明之事項。 
            財團法人無前項第七款、第十款或第十三款事項者,亦應記 
            載「無」。  | 
	
	
		 | 
		第四十一條  財團法人應依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充分揭露關係人交易資 
              訊。於判斷交易對象是否為關係人時,應注意其形式及實 
              質關係。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為財團法人之關係人。但能證明不 
              具有控制力或重大影響力者,不包括在內: 
              一、財團法人採權益法評價之被投資公司。 
              二、受財團法人捐贈之金額達其登記基金總額三分之一以 
                  上之財團法人。 
              三、對財團法人設立時之原始捐助金額達該財團法人之創 
                  設基金百分之二十以上之捐助人、捐助人之配偶及二 
                  親等內之親屬。 
              四、財團法人之董事、監察人、執行長或與執行長職位相 
                  當之人及其附屬作業組織之負責人。 
              五、財團法人之董事、監察人、執行長或與執行長職位相 
                  當之人及附屬作業組織之負責人之配偶或二親等內之 
                  親屬。 
              六、財團法人之董事、監察人、執行長或與執行長職位相 
                  當之人及附屬作業組織之負責人擔任其他法人之董事 
                  長、總經理或負責人之該法人。 
              七、財團法人之董事、監察人、執行長或與執行長職位相 
                  當之人及附屬作業組織之負責人之配偶或二親等內之 
                  親屬,擔任其他法人之董事長、總經理或負責人之該 
                  法人。  | 
	
	
		 | 
		第四十二條  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通過日間所發生下列期後事項, 
              應予揭露: 
              一、淨值結構之變動。 
              二、鉅額長短期債款之舉借。 
              三、主要資產之添置、擴充、營建、租賃、廢棄、閒置、 
                  出售、質押、轉讓或長期出租。 
              四、對其他事業之主要投資。 
              五、重大災害之損失。 
              六、重要訴訟案件之進行或終結。 
              七、重要契約之簽訂、完成、解除或終止。 
              八、重要組織之調整及管理制度之重大改革。 
              九、政府法令變更所生之重大影響。 
              十、其他足以影響未來財務狀況、財務績效及現金流量之 
                  重要事件或措施。  | 
	
	
		 | 
		第四十三條  財務報表上之會計項目,得視事實需要,或依法律規定, 
              作適當之分類及歸併,前後期之會計項目分類應一致;上 
              期之會計項目分類與本期不一致時,應重新予以分類,並 
              附註說明。  | 
	
	
		 | 
		第四十四條  財團法人應依下列規定,說明其業務狀況: 
              一、重大業務事項:說明最近二年度對業務有重大影響之 
                  事項,包括合併其他財團法人、購置或處分重大資產  
                  、經營方式或業務內容之重大改變等。 
              二、董事及監察人酬勞與相關資訊: 
              (一)最近會計年度支付董事、監察人之出席費、車馬費 
                    及酬勞。 
              (二)支付董事、監察人前目以外之酬勞時,應說明其姓 
                    名、職位、所提供資產之性質及成本、實際或按公 
                    允價值設算之租金及其他給付。 
              (三)董事長為專職支薪者,應揭露其薪資。  | 
	
	
		 | 
		第四十五條  財務報告應由財團法人董事長、執行長或與執行長職位相 
              當之人及主辦或經辦會計人員簽名或蓋章;其有關各類主 
              管或主辦人員之事務者,並應由該事務之主管或主辦人員 
              會同簽名或蓋章。  | 
	
	
		| 第四章  附則 | 
	
	
		 | 
		第四十六條  本準則自發布日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