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條  為推動食農教育,強化市民對於食物來源、生產方式、加工製 
      造之瞭解與重視、提升市民選擇食物之能力,促進活化地方農業, 
      維護環境生態及永續發展,特制定本自治條例。  | 
	
	
		 | 
		第二條  本自治條例專用名詞定義如下: 
          一、食農教育:指培養國民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生產、消費及 
              健康飲食文化基本知能及實踐,增進飲食與農業連結之各 
              種教育活動。 
          二、學校:指臺中市高級中等以下各級學校。 
          三、綠色飲食:以生態環境保護與友善耕作之農林漁牧施作方 
              式為基礎,發展多元飲食文化特色,以滿足個人營養需求 
              及身心健康之飲食方式與內容。  | 
	
	
		 | 
		第三條  本自治條例之主管機關為臺中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本府 
      各相關機關業務權責劃分如下: 
          一、臺中市政府農業局:食農教育、友善耕作、地產地消及綠 
              色飲食相關事宜之輔導與推動。 
          二、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輔導企業辦理食農教育,並融入 
              市場及商圈等相關活動,行銷在地食材,促進綠色飲食產 
              業發展。 
          三、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強化食品溯源,保障市民飲食安全, 
              並鼓勵食品業者使用在地食材。 
          四、臺中市政府教育局:發展學校食農教育課程,鼓勵教學融 
              入食農教育,協助各級學校及幼兒園制定食農教育推動計 
              畫。 
          五、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連結食物與環境之關係,整合環 
              境教育與食農教育,將食農教育納入環境保護政策。 
          六、臺中市政府社會局:鼓勵非營利性人民團體或社團法人運 
              用經費、物力、人力、空間等資源發展社區食農教育。 
          七、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將食農教育理念融入相關文宣出版物 
              及節慶文化活動,並鼓勵推動食農教育社區營造。 
          本府各機關應配合宣導及推動食農教育相關工作,並將地產地 
      消概念應用於各項業務。  | 
	
	
		 | 
		第四條    本府應整合區域特性,擬定臺中市食農教育推動計畫,以達成 
      下列食農教育基本政策目標: 
          一、加深市民對於飲食相關資訊之理解,提升個人選擇食物之 
              能力,改善市民消費習慣,促進市民身心健康,達到綠色 
              飲食之目標。 
          二、鼓勵市民參與農事體驗,促進市民親近土地習慣,培養符 
              合生態永續之生活方式。 
          三、增進生產者與消費者之交流,培養市民對土地、生產者、 
              自然之感恩。 
          四、維護在地傳統飲食文化,推廣在地農作物,引導市民選用 
              在地農產品,提升糧食自給率。 
          五、推動地產地消,落實節能減碳,並開發在地食材新需求, 
              活化地方農業。 
          六、引導市民透過消費維護農業生態及環境,促進自然資源永 
              續利用。  | 
	
	
		 | 
		第五條    本府應設臺中市食農教育推動委員會,其設置辦法另定之。  | 
	
	
		 | 
		第六條    本府各相關機關應針對不同對象規劃食農教育課程,並提供食 
      農教育師資及志工培訓課程,培養在地食農教育專業人員。  | 
	
	
		 | 
		第七條  推動食農教育所需經費,由本府各業務權責機關編列預算支應 
      。  | 
	
	
		 | 
		第八條    本自治條例自公布日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