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臺中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建立公共政策網路參與機制,讓關心臺 
    中市政發展之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臺中專區(以下簡稱參 
    與平臺)就公共政策提供創意見解或政策建言,並於本府各機關研訂 
    或執行重大政策時開放政策討論,特訂定本規範。  | 
	
	
		 | 
		二、本規範用詞定義如下: 
    (一)權責機關:指業務主管之本府所屬一級機關。 
    (二)政策參與:指創新提案及政策諮詢。 
    (三)創新提案:指民眾提供創意見解或政策建言。 
    (四)政策諮詢:指權責機關就重大政策、社會關注議題,公開徵集民 
        眾意見。  | 
	
	
		 | 
		三、民眾於參與平臺之政策參與方式如下: 
    (一)創新提案:民眾利用參與平臺之提點子功能,提供創意見解或政 
        策建言。 
    (二)政策諮詢:由權責機關就其主管或跨機關業務,於政策形成前、 
        執行或評估階段,主動利用參與平臺之眾開講功能,公開徵集民 
        眾意見。  | 
	
	
		 | 
		四、民眾之政策參與應為市民權益相關之見解或建言,並以本府及所屬各 
    機關之業務範圍為限。  | 
	
	
		 | 
		五、政策參與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予以隱藏不進入附議程序,並以 
    參與平臺服務信箱通知政策參與者: 
    (一)有恐嚇、猥褻、誹謗、詐欺、公然侮辱或其他不法行為之虞。 
    (二)侵害他人權利或法律上利益。 
    (三)涉及種族、宗教及性別歧視、人身攻擊或其他類似之行為等情事 
        。 
    (四)有引起民事、刑事責任之虞或法院審理中之司法案件。 
    (五)提議內容訴求不明確或僅涉及個人權益。 
    (六)提議內容屬網路虛擬之人、事、物。 
    (七)提議內容屬商業自主管理行為、品牌或具廣告行為。 
    (八)涉及國家機密。 
    (九)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 
    (十)非屬前點之政策參與範圍。  | 
	
	
		 | 
		六、政策參與者之個人資料等相關權益,依相關法令保障。  | 
	
	
		 | 
		七、本府設參與平臺營運小組(以下簡稱營運小組),負責參與平臺之 
    規劃、協調、創新提案與政策諮詢作業檢核及運作等事項。 
    前項營運小組由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人員組成。  | 
	
	
		 | 
		八、創新提案作業流程包含下列四個階段: 
    (一)提議: 
        1、民眾利用多元帳號登入並進行系統驗證後,始得提議。 
        2、提議格式包含主題、內容或建議事項、利益與影響及佐證資 
           料等,並以文字方式論述。 
        3、提議者得依需求選擇參與平臺提供之提議協作服務,開放其 
           他民眾協助修改提議名稱或內容,時間以三十日為限;屆期 
           未送進提議程序者,由營運小組將協作之提議移至參與平臺 
           專區供查詢。 
        4、提議者可選擇該提議之權責機關;無法確定權責機關,得由 
           營運小組協助判斷歸屬。營運小組發現提議者所選擇之權責 
           機關有誤時,得變更提議者所選擇之權責機關。 
        5、提議者提議前,得參考參與平臺提供之相同或類似之歷史提 
           議。 
        6、提議者送出提議後,自次日起進入檢核程序。 
    (二)檢核: 
        1、由營運小組依提議內容進行檢核,檢核時程不得逾七個工作 
           日;必要時,得延長之。 
        2、提議內容經營運小組檢核無第五點規定之情事者,自次日起 
           進入附議程序,並由營運小組以電子郵件通知提議者。 
        3、檢核發現有疑義、內容未明確或與附議中之提議重複者,應 
           由營運小組敘明理由回復提議者,不進入附議程序。 
        4、提議者得撤回提議。但於檢核通過後即不得撤回。 
        5、確認權責機關: 
           (1)營運小組依提議內容通知權責機關進行確認。 
           (2)權責機關應確認提議內容歸屬之正確性;若提議內容屬於 
              該權責機關之所屬機關主管業務者,應協調該所屬機關辦 
              理。 
           (3)權責機關有兩個以上時,由營運小組協調主、協辦機關; 
              經協調仍有爭議者,均應並列為主辦機關。 
           (4)權責機關應於營運小組通知之日期內回復確認,未回復者 
              ,視為確認。如有疑義,由營運小組與權責機關共同研商 
              。 
           (5)營運小組完成檢核後,權責機關應於營運小組通知之日期 
              內至平臺完成相關操作。 
    (三)附議: 
         1、民眾利用多元帳號登入並進行系統驗證後,始得附議。 
         2、提議應於六十日內完成一千五百份附議,始能成案。 
         3、達到成案門檻之次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由營運小組通知提議 
            者及權責機關。 
         4、附議方式以點擊附議功能鍵累積附議數,並得表示意見。點 
            擊後不得取消。 
         5、附議過程中開放留言,權責機關應適時關切附議進度。 
         6、已進入附議程序之提議,經權責機關確認其內容非屬本府及 
            所屬機關之業務者,應敘明具體理由,通知營運小組;營運 
            小組應移除該提議,並通知提議者。 
    (四)回應: 
         1、權責機關應針對每一成案之提議評估納入政策推動之可行性 
            ,另對於相同或類似之成案提議,權責機關得併案辦理。 
         2、權責機關對於成案之提議,應研擬具體回應,並視需要召開 
            研商會議,邀集提議者、相關機關、提議內容利害關係人( 
            團體)及附議民眾代表共同討論。 
         3、權責機關應說明成案之內容參採情形及理由,包含納入研議 
            、參採情形(全部參採、部分參採)、不予採納等,並將回應 
            資料公開於參與平臺。 
         4、權責機關處理及回應之期限為二個月;必要時,得延長之。 
            但不得超過一個月,並應於參與平臺敘明理由。 
   | 
	
	
		 | 
		九、政策諮詢作業流程包含下列二個階段: 
    (一)公開徵詢: 
        1、權責機關得就預計推動、規劃中或已執行之重大政策方案及 
           社會關注議題,主動於參與平臺公開徵詢民眾意見,引導民 
           眾聚焦討論,俾利政策完善及順利執行。 
        2、每一政策討論期程不得少於二星期,並以三個月為限。 
    (二)綜整回應: 
    權責機關應於政策討論期程屆滿後十四日內彙整意見綜整回應,並得 
    視需求與意見表達者進行溝通討論。若未能於期間內完成回應者,得 
    延長之,其延長期間不得超過十四日,並應於參與平臺敘明理由。  | 
	
	
		 | 
		十、參與平臺於全國性選舉或公民投票之投票當日前六十日內,暫停提議 
    及附議之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