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臺中市政府主管法規共用系統

列印時間:113.11.22 02:54

法規內容

法規名稱: 臺中市政府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
公發布日: 民國 100 年 03 月 18 日
修正日期: 民國 112 年 06 月 16 日
發文字號: 府授環水字第1120162004號函
法規體系: 臺中市法規/環境保護類/行政規則
全文檔案:
圖表附件:
法規功能按鈕區
壹、依據
    依據海洋污染防治法施行細則第十條第二項及行政院「重大海洋污染
    緊急應變計畫」,第一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未達一百公噸-小型
    外洩,由海岸管理機關、地方政府或港口管理機關(構)負責應變,
    並依據其訂定「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執行各項污染清除措施,
    並納入災害防救法第二十二、二十三及二十七條之精神,實施相關減
    災、整備、應變事項,以減少災害發生或防止災害擴大及有效執行緊
    急應變措施。
貳、目標
臺中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防止、排除或減輕臺中市(以下簡稱本市)海域海洋污染緊急事件對人體、生態、環境或財產之影響,當有海洋污染緊急事件發生之虞或發生時,依本計畫之通報、應變等系統,及時有效整合各相關單位之各項資源,取得污染處理設備、專業技術人員,以共同達成安全、即時、有效且協調之應變作業。
前項所稱重大海洋污染緊急事件,其範圍如下:
一、油輪發生事故,造成油料外洩或有油料外洩之虞者。
二、船舶發生海難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船舶載運物質或油料外洩,致有危害人體健康、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
三、因油料排洩,造成嚴重海洋環境污染者。
海洋油污染緊急事件以外之海洋污染事件,得比照本計畫實施應變措施。
   四、其他海洋污染事件。
參、範圍
    一、本計畫所稱海洋污染緊急事件,其範圍包括:
        (一)船舶發生海難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船舶載運物質、油料外
            洩或有油料外洩之虞,致有危害人體健康、嚴重污染環境之
            虞者。
        (二)油輸送設施、載運油料船舶執行油料輸送期間發生事故,造
            成油料外洩或有油料外洩之虞者。
        (三)離岸風場發生海上事故,造成油污外洩者。
        (四)因陸源污染、海域工程、海洋棄置、船舶施工或其他意外事
            件所致油料排洩,嚴重污染海洋環境者。
        (五)利用海洋設施、海底管線執行化學品輸送期間,造成化學品
            外洩或有化學品外洩之虞者。
        (六)儲槽或貯油槽發生事故,造成油污或化學品外洩者。
    二、海洋污染緊急事件以外之海洋污染事件,應比照本計畫實施應變
        措施。
肆、應變類別
    針對海洋污染緊急事件範圍,依據災害事件發生類別啟動應變作業:
    一、因海難事件導致海洋污染發生,由交通部航港局(以下簡稱航港
        局)或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以下簡稱臺中港務
        分公司)依權責負責應變開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統籌應變
        處理及執行污染應變、事故船船貨、殘油與外洩油料、船體移除
        及相關應變作為,直至環境復原完成。
    二、非因海難事件導致海洋污染發生,由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以
        下簡稱環保局)針對事件規模進行研判,並依本計畫內容執行應
        變。
伍、通報系統
    一、因海難事件導致海洋污染發生:
        (一)航政機關、港口管理機關(構)、海岸管理機關及相關單位
            於接獲因海難事件導致之海洋污染事件發生者,應立即將相
            關資料通報航港局、臺中港務分公司、環保局、海洋委員會
            海巡署第四巡防區指揮部(以下簡稱海巡署)。
        (二)於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開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前,相關
            應變機關(構)單位雖尚未進駐,仍應依權責掌握污染狀況
            及執行應變,並以電話、簡訊、傳真、通報系統或其他方式
            通報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環保局。
        (三)於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開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後,應變
            中心成員應隨時掌握污染情形,持續檢討清除作業方式、進
            程及成效,並依通報流程,依式填報處理情形回報表,並傳
            真至應變中心。
    二、非因海難事件導致海洋污染發生:
        (一)航政機關、港口管理機關(構)、海岸管理機關及相關單位
            於接獲非因海難事件導致之海洋污染事件發生者,應立即將
            相關資料通報環保局、海巡署。
        (二)於環保局開設海洋污染緊急應變中心(以下簡稱污染緊急應
            變中心)前,相關應變機關(構)單位雖尚未進駐,仍應依
            權責掌握污染狀況及執行應變,並以電話、簡訊、傳真、通
            報系統或其他方式通報環保局。
        (三)於環保局成立污染緊急應變中心後,應變中心成員應隨時掌
            握污染情形,持續檢討清除作業方式、進程及成效並依通報
            流程,依式填報處理情形回報表,並傳真至污染緊急應變中
            心。
    三、通報表如附件一、通報流程如附件二、處理情形回報表如附件三
        。
陸、分工(組織)及應變層級
    一、因海難事件導致海洋污染發生:
       (一)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接獲通報後,決定所需之應變層
             級,並依下列方式執行應變:
             1.第一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未達一百公噸─小型外洩
               ,由海岸管理機關、本府或港口管理機關(構)負責應
               變,及依據其訂定之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內容,執行
               各項污染清除措施。
             2.第二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達一百公噸至七百公噸─
               中等程度或顯著之外洩,由交通部(商港區域)、行政
               院農業委員會(漁港區域)、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以下簡稱海保署)(其他海岸區域)、內政部營建署(國
               家級重要濕地)、海巡署(海上)負責應變,並依據其訂
               定之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內容,執行各項污染清除措
               施。
             3.第三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逾七百公噸─重大外洩,
               由交通部開設之海難災害應變中心執行應變。
             4.下列情況,應考慮採行重大海洋油污染(即第三級)應
               變:
               (1)油品事業機構之油品外洩,其污染程度與預估動員之
                  應變能量已超過其因應能力。
               (2)應地方政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請求,外洩程度超
                  過其因應能力,雖已取得其他支援,仍無法有效執行
                  應變。
       (二)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開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經研判
             為因海難事件導致海洋污染應變層級,航港局或臺中港務
             分公司應即設立「海洋污染緊急應變小組」,並視需求開
             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由航港局局長或臺中港務分公
             司總經理擔任召集人,通知應變中心各成員機關即刻進駐
             ,並依事件發生地點,由下列權責機關成立現場應變前進
             指揮所,以及時有效獲得各項人力、設備資源:
             1.海岸:海巡署、環保局。
             2.海上:海巡署。
             3.商港區域:臺中港務分公司、航港局或指定機關。
             4.漁港區域:臺中市海岸資源漁業發展所(以下簡稱海資所
               )。
       (三)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開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成員,包
             括環保局、海巡署、臺中港務分公司、航港局、內政部消
             防署臺中港務消防隊、內政部警政署臺中港務警察總隊、
             海資所、臺中市政府消防局、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臺中市
             政府警察局、臺中市政府農業局(以下簡稱農業局)、臺
             中市政府新聞局、臺中市政府法制局及其他相關機關(構
             )等,各成員機關應視需求於內部成立應變小組,主動執
             行有關之應變處理事項。
       (四)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開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主要污染
             應變工作項目:
             1.依據不同事件污染規模決定應變層級後,應由各層級主
               政機關依據其訂定之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內容,指派
               應變中心指揮官。指揮官可視應變需求指派現場前進指
               揮所指揮官,主政督導執行前進指揮所開設與人員進駐 
               、協調各項污染清除作業與其他應變相關工作。
             2.監督污染行為人擬定污染清除策略:依據污染區域海岸
               敏感區位分布、海洋水文、船舶交通實況及相關調查評
               估結果等,監督污染行為人擬定污染清除策略據以執行
               ,內容應至少包括污染清除範圍、動員能量、清除程度
               、監測作業、清除期限及交通部開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
               要求事項等。
             3.應變資材調集前運:依據污染區域實際污染狀況與應變
               需求,統籌調度各項應變資材、設備與器材等,以利執
               行污染清除與應變作為。
             4.水質採樣及蒐證:
               (1)執行污染區域水質、廢油水採樣檢測與比對分析作業
                  ,及進行受污染區域蒐證工作,並整理、保全相關資
                  料,提供求償參考。
               (2)污染狀況解除後,持續進行水質採樣作業,據以追蹤
                  掌握環境復原情形。
       (五)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開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指
             派發言人,統一對外公布相關訊息。
       (六)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開設海難災害應變中心得視需要
             ,聘請專家、學者擔任諮詢顧問。
    二、非因海難事件導致海洋污染發生:
       (一)環保局接獲通報後,決定所需之應變層級,並依下列方式
             執行應變:
             1.第一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未達一百公噸─小型外洩
               ,由海岸管理機關、本府或港口管理機關(構)負責應
               變,及依據其訂定之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內容,執行
               各項污染清除措施,並視污染狀況決定是否成立污染緊
               急應變中心。
             2.第二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達一百公噸至七百公噸─            
               中等程度或顯著之外洩,由交通部(商港區域)、行政
               院農業委員會(漁港區域)、海保署(其他海岸區域)
               、內政部營建署(國家級重要濕地)、海巡署(海上)負
               責應變並依據其訂定之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內容成立
               污染緊急應變中心,據以執行各項污染清除措施。
             3.第三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逾七百公噸─重大外洩,
               由「重大海洋污染緊急應變小組」成立污染緊急應變中
               心執行應變。
             4.下列情況,應考慮採行重大海洋污染(即第三級)應變
               :
               (1)油品事業機構之油品外洩,其污染程度與預估動員之
                  應變能量已超過其因應能力。
               (2)應地方政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請求,外洩程度超
                  過其因應能力,雖已取得其他支援,仍無法有效執行
                  應變。
       (二)成立污染緊急應變中心,經研判為非因海難事件導致海洋
             污染應變層級,環保局應即依本計畫設立「海洋污染緊急
             應變小組」,並視需求成立「污染緊急應變中心」,由市
             長擔任召集人(或於商港區域,由交通部指派代表擔任召
             集人),通知污染緊急應變中心各成員機關即刻進駐,並
             依事件發生地點,由下列權責機關成立現場應變前進指揮
             所,以及時有效獲得各項人力、設備資源:
             1.海岸:海巡署、環保局。
             2.海上:海巡署。
             3.商港區域:臺中港務分公司、航港局或指定機關。
             4.漁港區域:海資所。
       (三)污染緊急應變中心成員,包括環保局、海巡署、臺中港務
             分公司、航港局、內政部消防署臺中港務消防隊、內政部
             警政署臺中港務警察總隊、海資所、臺中市政府消防局、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農業局、臺中市
             政府新聞局、臺中市政府法制局及其他相關機關(構)等
             ,各成員機關應視需求於內部成立應變小組,主動執行有
             關之應變處理事項。
       (四)污染緊急應變中心主要工作項目:
             1.依據不同事件污染規模決定應變層級後,應由各層級主
               政機關依據其訂定之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內容,指派
               污染緊急應變中心指揮官。指揮官可視應變需求指派現
               場前進指揮所指揮官,主政督導執行前進指揮所開設與
               人員進駐、協調各項污染清除作業與其他應變相關工作
               。
             2.監督污染行為人擬定污染清除策略:依據污染區域海岸
               敏感區位分布、海洋水文、船舶交通實況及相關調查評
               估結果等,監督污染行為人擬定污染清除策略據以執行
               ,內容應至少包括污染清除範圍、動員能量、清除程度
               、監測作業、清除期限及污染緊急應變中心要求事項等
               。
             3.應變資材調集前運:依據污染區域實際污染狀況與應變
               需求,統籌調度各項應變資材、設備與器材等,以利執
               行污染清除與應變作為。
             4.水質採樣及蒐證:
               (1)執行污染區域水質、廢油水採樣檢測與比對分析作業
                  ,及進行受污染區域蒐證工作,並整理、保全相關資
                  料,提供求償參考。
               (2)污染狀況解除後,持續進行水質採樣作業,據以追蹤
                  掌握環境復原情形。
       (五)污染緊急應變中心指揮官指派發言人,統一對外公布相關
             訊息。
       (六)污染緊急應變中心得視需要,聘請專家、學者擔任諮詢顧
             問。
    三、有關本點污染緊急應變中心分工表詳如附件四,其組織架構圖如
        附件五,通訊錄如附件六,本市海洋污染應變地圖內容如附件七
        。
柒、海洋污染樣態
    會造成海上污染的樣態主要為船舶海難事故、油輸送設施洩漏、海上
    輸送設施洩漏、陸源污染、離岸風場事故、船舶偷排廢油水、海洋棄
    置、船舶施工或其他意外等,類型分述如下:
    一、海難事故
        船舶運送危險品(化學品)應符合船舶法相關規定、船舶危險品
        裝載規則、國際海運危險品章程、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附錄三
        防止海上載運包裝型式有害物質污染規則,惟化學品船或載運之
        化學品貨櫃之船舶若發生海難事件仍有造成海洋污染之風險,因
        此預防此類船舶發生海難事件成為預防海洋污染重要之課題之一
        。
    二、油輸送設施洩漏
        油輸送作業之洩漏風險在於輸油管線連接頭及輸送壓力是否能維
        持正常,因此如何落實輸油管線之檢查、輸送壓力之監控為防止
        港區輸油作業發生洩漏之關鍵。
    三、化學品輸送設施洩漏
        化學品輸送作業之洩漏風險在於輸送管線連接頭及輸送壓力是否
        能維持正常,因此如何落實化學品管線之檢查、輸送壓力之監控
        為防止化學品輸送作業發生洩漏之關鍵。
    四、陸源污染
        儲槽或貯油槽倘管理不慎,造成外洩之油污或污染物會隨著河川
        進入港區或海洋,造成海洋環境污染。
    五、離岸風場發生事故
        維修風機造成之污染或風機輸油管洩漏油污將造成海洋污染,如
        何避免離岸風場內發生事故成為預防非海難污染事件之重要課題
        。
    六、船舶偷排廢油水
        臺海周邊之商船、貨船、客船、郵輪、軍艦、漁船、遊憩船及其
        他公務船舶等,容易發生未妥善處理船上之廢油水而偷排至海上
        ,造成海洋污染。
    七、海洋棄置、船舶施工或其他意外
        海洋棄置作業、船舶施工(如建造、修理、拆解、打撈、清艙)
        或其他海上意外事故,會造成海洋環境污染。
捌、減災預防
    為減少海上發生污染災害,各應變機關(構)應配合執行各中央主管
    機關、地方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分別就本市海洋污染風險
    樣態提出減災措施。
玖、災前整備
    為確保海洋污染事件發生時,能於第一時間應變處理,避免污染擴散
    後影響範圍擴大增加處理難度,各權責機關應於要求污染行為人或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污染清除之同時,即備妥應變資材於污染事件地
    點鄰近區域,以確保於污染發生後可進行緊急處置。
    一、應變資材與工具之整備:
        (一)各應變機關(構)、油品事業機構、油輸送業者、海岸管理
            機構,應將應變作業所需之設備、器材妥為備置,並應定期
            維護、保養、檢查。
        (二)各成員機關及目的事業機關應依本計畫之任務分工備妥相關
            設備、器材及工具。
        (三)各機關、單位、機構應定期將其保管之器具、設備、工具之
            詳細清單及貯置情形,通報環保局,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設備
            器材統計總表暨儲位分表如附件八,本市緊急應變能量統計
            及評估如附件九。
        (四)各成員機關及民間機構所購置之清除油污設備得相互支援備
            用,外借紀錄應妥為保存。
        (五)環保局視實際需要邀集相關機關,檢討本市海洋污染緊急應
            變所需之設備器材、品名、規格、數量,並由各權責機關、
            單位逐年編列預算購置。
    二、監控設備之整備:
        各應變機關視需要建立多樣化污染情形蒐集體制,如推動衛星影
        像傳輸系統、飛機雷達影像、無人飛行載具與地面監測器等收集
        影像資訊及連絡系統。另建立管道以多方面蒐集來自民間企業、
        媒體、居民、漁民等之污染情形,以協助本府掌握完整污染情形
        ,以便因應妥善處理污染。
    三、整合業者應變量能:
        油輸送業者應變量能應配合環保局盤點作業,並應落實緊急應變
        計畫、定期更新資材設備數量以及維護保養紀錄以強化自主管理
        。另由環保局協調油輸送業者建立區域聯防通訊方式,以即時因
        應及協助處理海洋污染事件。
    四、協調民間加入量能:
        環保局得與民間團體(組織)及個人簽訂海洋污染應變支援合作
        備忘錄如附件十,以公私協力共同維護海洋環境品質。
    五、訓練及演習:
        環保局應會同成員機關,自行或委託相關機關、機構或團體辦理
        海洋油污染應變之訓練,其課程內容包括油污染事故之發現、監
        控、遏阻、回收、蒐證採樣、海岸線復原、影響評估、廢棄物處
        理及各種設備之使用等項目;並定期辦理應變作業之演練。
拾、處理措施
    一、即時應變
        當發生海洋污染情形,在航港局或臺中港務分公司開設海難災害
        應變中心或環保局成立污染緊急應變中心前,各應變機關應依其
        污染地點,分別由商港管理機關(負責商港區域)、漁港管理機關
        (負責漁港區域)、海巡署(負責海上及海岸區域)及本府(負責其
        他海岸區域)就近爭取時效,先採取抽除殘油、佈置防止污染擴
        散設備、堵漏等緊急應變措施,並備妥可動用之相關人力、機具
        ,運至污染現場,執行污染清除或防止污染範圍擴大等工作。
    二、海岸應變
        (一)海岸污染現場應變前進指揮所,由污染地點權責機關於污染
            現場附近成立現場應變前進指揮所,由下列人員進駐:
            1.污染地點權責機關指派一名指揮官。
            2.船東或油品事業機構代表。
            3.海岸管理機關代表。
            4.海巡署代表。
            5.農業局代表。
            6.緊急應變中心聘請之諮詢顧問。
        (二)海岸污染作業內容請參考附件十一海岸油污染應變策略
            1.確定污染程度及範圍,並保全相關資料。
            2.擬訂清除策略,參考本市海洋污染應變地圖內容(如附件
              七)。
            3.評估是否須使用化學試劑(如油分散劑)減災及其運用時機
              與場域。
            4.動員所需人力,集結所需設備、器材。
            5.設置媒體對話窗口統一對外發言及發布新聞稿。
            6.建立與當地民眾溝通機制。
            7.執行海岸清除作業。
            8.清除廢棄物妥為處置(最終處理與流向監控)。
            9.監督或執行環境監測及復育工作。
            10.辦理求償相關作業。
     三、海上應變
         (一)海上污染現場應變前進指揮所由海巡署成立事故現場前進
             指揮所,由下列人員進駐:
             1.海巡署指派一名任現場指揮官。
             2.船東或油品事業機構代表。
             3.港口管理機關(構)代表。
             4.環保局代表。
             5.其他指定機構之代表。
         (二)海上及海岸油污染作業內容請參考附件十一(海岸油污染
             應變策略)、附件十二(海上油污染應變要領)、附件十
             三(海面油污體積之估算)。
     四、商港應變
         由交通部督導商港管理機關(構)進行商港區域污染監控與應
         變;另商港管理機關(構)依商港法相關規定督導污染業者負
         責污染清除、復原等工作。
     五、漁港應變
         由漁港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督導漁港管理機關,統籌漁港區域內
         之污染控制及清除處理相關事宜;其作業要領參照海上及海岸
         油污染作業內容辦理。
拾壹、監測作業
      一、海上污染動態監測及污染範圍界定評估部分,由海巡署、港口
          管理機關負責監測,必要時應洽請民間組織(如中油公司)協
          助。
      二、海岸污染動態監測及污染範圍界定評估部分,由海巡署、港口
          管理機關(構)、海岸管理機關負責監測。
      三、水域水質及污染物監測:
          (一)沿海海域水質監測部分,由環保局就沿海海域水質及污染
              物質,進行採樣檢驗。
          (二)其他海域水質監測部分,由海巡署(必要時會同其他機構
              )就其他海域水質及污染物質,進行採樣檢驗。
      四、衛星遙測監測及污染範圍評估,依實際污染狀況由環保局洽海
          保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協調相關單位監測。
拾貳、野生動植物救援
      一、海洋野生動植物:由海洋委員會辦理,農業局協助相關作業。
      二、陸域野生動植物:由農業局辦理。
拾參、應變階段結束及復原重建
      一、環境復原會勘與驗收
          應變中心於開設初期即應確認污染區域環境復原作業方式與驗
          收標準,並視污染清除與復原程度,召集應變中心相關成員進
          行會勘與驗收工作。
          (一)農業局:負責或協助地方政府執行重要濕地範圍,農業局
              協助海洋委員會辦理相關作業。
          (二)海資所:執行漁業資源之相關損害調查工作。
          (三)其他應變單位:執行相關之損害調查工作。
      二、復原作業
          包括環境復原、生態復育及資源復育。經應變中心各成員確認
          環境復原結果並完成驗收後,後續有關水質監測、持續追蹤辦
          理等工作由各權責機關接續執行。生態復育、資源復育工作應
          於環境復原工作期間適時規劃相關執行方式。
          (一)農業局:負責或協助地方政府執行重要濕地範圍。另海洋
              生態部分,農業局協助海洋委員會辦理相關作業。
          (二)海資所:執行漁業資源之復育工作。
          (三)其他應變單位:執行相關之復育工作。
      三、應變中心撤除時機
          (一)環境復原階段完成時,緊急應變中心可依任務需求撤除。
          (二)應變中心或污染清除執行機構委由第三方公證單位,確認
              污染區域環境復原狀況已達成污染清除要求,且經污染緊
              急應變中心各成員確認之。
          (三)各權責機關應針對主管業務持續執行後續環境影響監督或
              評估作業。
          (四)應變中心完成任務並撤除後,應視實際需求將現場移交給
              相關權責機關,持續執行善後與後續相關工作,並依本計
              畫分工辦理求償。
      四、求償
          依權責主動依主管法令或民法損害賠償之規定進行損害調查,
          並積極求償。求償作業如未涉及跨機關,由各權責機關自行處
          理;如涉及跨機關整合,由本府(環保局)統籌求償事宜,各
          權責機關應調查損失、提供求償資料並參與訴訟事宜。
          (一)農業局:負責或協助地方政府執行濕地範圍及海洋生態之
                      求償工作。
          (二)海資所:執行漁業資源之求償工作。
          (三)其他應變單位:執行相關之損害求償。


 
資料來源:臺中市政府主管法規共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