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節 消費者保護行政 |
第 16 條 |
本府建設局應於年度開始前,彙整各執行機關所提消費者保護執行事項, 擬訂本縣年度消費者保護方案,提請本府消費者保護委員會通過後據以執 行。 前項年度消費者保護方案之執行,應予以列管。
|
第 17 條 |
本府消費者服務中心及執行機關,應致力辦理下列消費者教育、宣導事項 : 一、將消費警訊適時於媒體或網路上公布並廣為宣導。 二、舉辦消費者權利教育、宣導。 三、編印消費者教育手冊。 四、辦理充實本府及所屬機關人員消費者保護知能訓練與講習。 五、對相關企業經營者宣導消費者保護法令及理念。 六、將各項與消費者有關資訊,適時於網路或媒體公布。
|
第 18 條 |
各機關 (構) 或團體依本法受託辦理檢驗事項時,得請求支付適當之費用 。
|
第 五 章 消費者保護行政監督 |
第 19 條 |
執行機關認為企業經營者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有損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 康、財產之虞者,應即依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二項進行調查,於調查完成後 ,得公開其經過及結果。但在公開其經過及結果前,應給予企業經營者說 明之機會。 經前項調查結果,如認為確有損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或確有 損害之虞者,應依本法第三十六條命企業經營者限期改善,回收或銷燬。 必要時並得命其立即停止該商品之設計、生產、製造、加工、輸入、經銷 或服務之提供,或採取其他必要措施。
|
第 20 條 |
執行機關於企業經營者提供之商品服務或消費場所對消費者已發生重大損 害或有發生重大損害之虞,而情況危急時。除為前條之處置外,應即在大 眾傳播媒體公告企業經營者之名稱、地址、商品、服務或為其他必要之處 置。
|
第 21 條 |
執行機關或消費者保護官處理消費爭議案件,發現企業經營者有下列不當 銷售行為時,得移請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處理: 一、企業經營者為訪問買賣時,以提供無償服務、檢查、贈品為名,行銷 售商品或服務之實者。 二、企業經營者所為行為、言詞或廣告,使消費者誤信為政府機關或公益 團體或其他企業經營者之人員而與其為交易行為者。 三、企業經營者所為行為、言詞或廣告,使消費者誤信有購入、設置或利 用商品或服務之法令上義務或其已取得政府機關或公益團體或其他企 業經營者之許可、授權、推薦而與其為交易行為者。 四、企業經營者涉嫌有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行為,刊登不實廣告或引 人錯誤之表示者。
|
第 22 條 |
執行機關或消費者保護官處理消費爭議案件,發現企業經營者有下列情事 之一時,得將其名稱、地址、爭議商品或服務及所為行為於網路上或媒體 公布之: 一、企業經營者經執行機關或消費者保護官通知前來說明消費爭議案情或 商議解決方法,無正當理由不派員出席者。 二、企業經營者參加前款消費爭議申訴案件協商獲致協議,無正當理由不 履行者。 三、企業經營者拒絕接受消費者依本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退還商品或解 除契約者。
|
第 23 條 |
執行機關應指派消費者保護業務承辦人、聯絡人及其職務代理人,確實辦 理該管消費者保護業務及聯繫工作。
|
第 24 條 |
執行機關或消費者保護官在本縣轄區外對企業經營者進行調查時,應會同 該管直轄市、縣 (市) 政府或消費者保護官辦理。依調查結果,認為有依 本法第五十七條至第五十九條規定處罰時,應將全案移請該管直轄市、縣 (市) 政府處理。
|
第 25 條 |
執行機關行使第七條第四項、第九條、第十條、第二十一條及第二十二條 職權,如有必要時,得請消費者保護官協同辦理。 消費者保護官認有必要時,得請執行機關會同行使第七條第四項、第九條 、第十條、第二十一條及第二十二條執行機關職權。 執行機關與消費者保護官行使前二項職權意見不一致時,得報請縣長決定 。
|
第 26 條 |
執行機關或消費者保護官於進行調查,必要時,得請警察局派員協同辦理 。
|
第 六 章 消費爭議之處理 |